有人在说传统企业做电商,做网络营销,只会被坑,只会被忽悠?真实是这样的吗?其实这些都是消极的看法,有这样想法的人也是没有真正去认识电商的人。
我们生活在当下,总会看到很多人在抱怨,抱怨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工资低等等。这群人也只会去抱怨,而没有真正的本事,为什么财富都掌握在20%手里呢?因为这20%人懂得如何去高效让80%的人去帮助他。
传统企业相对纯互联网所拥有的那些优势:线下渠道、供应商、物流等,这些是他们十年多行业深耕所得。其实,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无论是主动进军电子商务,还是被动的电商化,电子商务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陌生的领域,传统企业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子商务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不知所措。从事电商所需的精力也远比传统线下渠道要大的多,累,这是传统企业电商人员普遍心态。
思维上,难转变
互联网企业在创业处,往往是否能够盈利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他们大多通过资本的力量迅速做大,占领市场份额对他们来说是头等大事。周鸿祎就曾经这样说过:“看一家互联网公司能否成功,早期赚钱不赚钱不重要,只要看它的产品是否足够得好,是否好得足以凝聚人气,好得足以形成海量的用户基础。如果是YES,这家公司就一定有用户价值,它只要是有用户价值,就一定会找到某种形式去释放出商业价值。”
对于电商来说,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包括平台费用、推广费用、营销费用、人工费用等等),往往很长一段时间都看不到回报。而传统企业却习惯用一种滚雪球的方式进行运营,从一开始就讲究钱的快进快出,最好还能有一定的盈利。
电商初期的只投入不盈利在很难靠概念吸引风投的传统企业看来,往往有点得不偿失。可能他们更看重竞争对手在电商领域的动作,像国美进军电商领域,就是因为老牌竞争对手苏宁在电商的动作所致。个人认为思维上的难转变是导致传统行业在电商模式上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
企业内部的机制僵化
电子商务讲究的是快捷高效。相对来说,中国的很多传统企业都拥有一套很呆板却又相当成熟的官僚体制,这会使得电商化过程显得相当的呆板,很难去应对市场上的种种变局。就像苏宁易购相对京东、易讯、天猫来说,往往很难跟上对手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这和苏宁易购企业内部文化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采取的是一套资源面对两种模式的体制,这也直接加剧了体制上的冲突。偏向电商,会对持续的业绩压力有影响;偏向传统部分,电商永远起不来。
互联网作为一个极度开放的场所,国内长期以来的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传统企业对于自身信息公开的恐慌,他们不愿意去把自己的信息放到网上或者不知道该放什么信息到网上,人们总是会对不了解的东西心怀畏惧和神秘感,这也造成了他们的纠结。
过于重视人脉关系圈
对于很多国内传统行业来说,做生意其实大多数做的还是人情关系,这是他们能够赖以生存的基础。当电商却把传统企业带入了一个需要充分竞争的市场,消费者是否购买你的产品,完全取决于你能够为他们所产生的价值。
很多企业家在其企业所在地都拥有极强的政府背景和人脉关系,这些都能够为他们带来常人所看不见的资源支持,但是这些放在网络中却没有了。线下拥有的所谓渠道资源,在线上可能一文不值。
电子商务更加注重的是客户数据的积累、新销售渠道的开发以及不间断的优质客户服务,同时更需要注重网络营销和客户体验。传统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很难了解这些理念,那种被广泛流传的酒桌文化,在电商领域根本很难行得通。
缺乏自我挑战的决心
必须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适合电子商务,如果产品没有一个清晰、被认可的标准或规范,那么其实是很难很好电商化的。像律师这种服务,每个案子都需要区别对待,很难形成一套成熟的标准化流程,这对电商就非常的不适合。电子商务对厂家价格体系会带来极大的破坏性作用,这可能会面临传统渠道的极大反对,现在的电商相对线下比拼的大多都是价格,这是吸引消费者线上购买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这种线上模式就会对线下经销商造成产品和价格方面的冲击。如何平衡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冲突,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让传统企业进军电商领域时,感觉到种种不顺,像团队人才建设方面,传统企业能否留住那些习惯了互联网文化的电商人才。但这些因素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克服的,对传统企业来说,最需要改变的是企业的内在。